一、引言
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后留下的废弃物,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和有机质,易于自燃。因此对煤矸石进行温度监测是非常必要的,可以有效预防自燃和火灾事故的发生。
目前,煤矸石温度检测主要采用三种方式:红外线测温、温度传感器监测和纤维光学测温技术。下面分别进行介绍。
二、红外线测温
红外线测温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煤矸石温度检测方式。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远距离无接触测量,具有测量范围广、测量响应快、准确度高等优点。
红外线测温主要利用物体发热时所辐射的红外辐射能,通过测量红外线辐射的能量大小来计算物体的温度。红外线测温设备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测量距离和测量区域大小,因此常用于煤矸石堆放场地的温度监测。
但是,红外线测温也存在一些问题。例如,它对目标物体的表面质量和反射率有一定的要求,如果表面不光滑或有油污等物质,会影响测量精度。此外,在高温环境下也存在测量误差的问题。
三、温度传感器监测
温度传感器监测是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煤矸石堆放场地内,通过监测传感器的温度来判断煤矸石的温度情况。这种方式相对于红外线测温来说,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温度值,而且不受目标表面质量、油污等影响。
温度传感器一般采用电阻式、热电偶、半导体等不同种类的传感器。电阻式传感器价格便宜但准确度较低,适用于检测温度较低的物体;热电偶准确度高但价格相对较贵,适用于高精度温度测量;半导体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、体积小、价格低等优点。
但是,温度传感器监测也存在一些问题。例如,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,需要定期校准。
四、纤维光学测温技术
纤维光学测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温度测量方式,目前在煤矸石温度监测中也开始得到应用。这种技术将光纤传感器固定在测量点,通过检测光纤中发生的温度变化来反映测量点的温度。
纤维光学测温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、测量范围广、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。不过,由于这种技术的成本较高,目前在煤矸石温度监测中应用较少。
煤矸石测温传感器主要通过以下技术原理实现温度监测:
一、核心测温原理
热传导原理
传感器通过金属探杆(如不锈钢)直接接触煤矸石堆,内部温度变化通过金属导热至测温元件(如铂电阻或半导体感温元件),转化为电信号输出。
典型应用:针尖形结构传感器可插入煤堆深层,抗弯曲且耐磨。
热电效应与电阻效应
热电偶:利用煤矸石氧化放热产生的温差电势测量温度;
铂电阻:通过电阻值随温度线性变化的特性实现高精度监测(±0.3℃)。
二、技术分类与特点
类型 工作原理 优势 适用场景
接触式传感器 直接插入煤矸石堆,通过热传导测温 测量深度可达6米,支持多点监测 条形/圆形煤场、矸石山
无线传输传感器 LORA/NB-IoT传输实时数据 低功耗、远程监控 大型露天煤矸石堆放区
复合传感器 集成振动+温度监测(如DOB-CYT9230) 同时检测煤堆稳定性与温度异常 易坍塌或动态堆积区域
三、煤矸石自燃监测的特殊设计

多层级监测
在矸石山不同深度布置传感器,覆盖表层氧化区(0-2米)与深层高温区(2-6米),预警自燃风险。
抗干扰设计
传感器外壳采用耐腐蚀材料,适应含硫矸石环境;
内置钢丝增强抗拉强度,防止矸石堆积压力损坏。
四、数据应用
实时温度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控平台,结合阈值报警(如70℃触发预警)与历史趋势分析,优化喷淋降温等防治措施。
五、总结
综上所述,目前煤矸石温度检测主要采用红外线测温、温度传感器监测和纤维光学测温技术。不同的方式各有优缺点,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。在进行温度检测的同时,也需要结合管理措施进行综合防治,以避免自燃和火灾事故的发生。